《安乐集》,又名《净土论》。二卷,唐道绰禅师著。分十二大门,引大乘经文,为求生安乐之证明。 是以,弘化社受四众弟子托,印赠流通该书,以祈阅者、闻者同得依此而得大安乐,解脱自在。免费赠送,结极乐缘。有需阅者,欢迎在出版流通后,来电、来信索请。
一、作者简介
道绰是并州(今山西太原)汶水人(一说是并州晋阳人),原来学涅槃部,并修习禅观,嗣后在他的故乡汶水石壁谷玄中寺(在今山西交城县)看见碑文所载昙鸾法师(476~542)吉祥事迹,发生信仰,于是放弃所学而专弘净土法门。著《安乐集》两卷,宣扬净土之教。
二、本书内容概要
本书将一代时教判为圣净二门劝信求往,第三大门正显此意。大意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由于不得圣道、净土二种胜法,长劫以来轮回生死,不得出离。圣道一种今时难证,因为去圣遥远,而又理深解微,难修难证。当今末法时代,只有净土一门才是方便之路。
详分十二大门,每门有一番至九番料简,共三十八番料简,皆引经论证明,劝信往生。集内引文,计经四十四部、律一部、论八部、释三部,共五十六部。
第一大门中有九番料简,主要说明净土法门易修易证应时应机而广劝修学;并说明《观无量寿经》、《观佛三昧经》等以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为宗,念佛三昧是一切三昧中王。又说明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是报身报土,阿弥陀佛净土的地位通于上下,上至菩萨,下至凡夫,都可以往生,而且弥陀净国的领域还超出三界等。
第二大门三番料简,主要说明凡要往生净土的人,须先发菩提心并批评大乘中人对于无相的偏执异见和认为净土法门是别时意语等。
第三大门四番料简,主要是教相判释并显示全书的正旨:初明难行易行二道和自力他力两种法门而说明净土教法是他力易行,次明劫时大小不同,三对大乘佛教分作圣净二门。引《大集经》、《大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说明有此难易二门的原因。后更征引经教证成劝信求往,以下各门,根据此门所判分别解说。
第四大门三番料简,主要在引证中国高僧所行的净土法门作为示范,并说明诸经多明念佛三昧,行此念佛三昧必获种种利益。
第五大门四番料简,主要说明难行道须修行万劫:易行道净土法门随寿长短,一生即可至“不退位”。此土修禅全靠自力,难入易退;彼土修习禅观有佛力护持,位阶不退等。
第六大门三番料简,主要说明十方净土惟此安乐世界最为殊胜,并说释迦佛正法、像法、末法的年代,最后诸经随灭,特留此经止住百年,所以应立志求往。
第七大门两番料简,主要说明此土的厄缚和彼土的解脱,以及此土和彼土修道用功轻重和获报真伪的比较,而劝修净土。
第八大门三番料简,主要引经证明,并提出弥陀、释迦和安乐世界、娑婆世界的比较,而劝舍此土,祈求往生。
第九大门两番料简,说明在此娑婆世界中虽有苦乐二报,但乐少苦多;弥陀净土则有善无恶,有乐无苦。又此土寿命大期不过百年,弥陀净土则寿命长远不可思议。
第十大门两番料简,引经证明西方净土不可思议。此土众生修行艰难且缓,诸佛大悲,劝以所修诸业回向西方以成大益。
第十一大门两番料简,劝一切众生依善知识作向西意,并说明净土受生的殊胜。
第十二大门一番料简,主要引《十往生经》为证,以劝往生西方,并作颂总结,以功德回向一切。
三、本书著作的时代背景
隋、唐之际,一般人对净土有两种看法:首先以为净土观像称名是堕于有相之见;其次认为《观经》十念成就之说是别时意趣。当时的大德如地论、三论、天台诸师虽皆讲说《观经》并有所撰述,然大都各弘本宗,不过以净土为辅。他们解释经义,就不越出各自宗义的范围。如净影、嘉祥诸师都主张弥陀净土为化身化土。天台家又分净土为四类,实际上都是三身三土的变相,不过随往生者的品类而别。作者认为这些说法,非是净土本宗之义,因而分别加以料简。
四、流通因缘
印光法师在《印光法师文钞》开篇之《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中即提到:
“陈隋则有智者,唐则有道绰,踵昙鸾之教,专修净业。一生讲净土三经,几二百遍。绰之门出善导,以至承远、法照、少康、大行则莲风普扇于中外矣。”
可见该书对于净土宗的弘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上一篇: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介绍
- 下一篇:纪文达公笔记摘要介绍
更多关于 印经 的文章:
- 《印光法师嘉言录续编》2013-12-22
- 《法苑珠林》2013-12-22
- 《净土五经讲录》2013-12-22
- 《印光法师文钞》(繁体版)2013-12-22
- 《净土三要述义》2013-12-22
推荐阅读
焦点阅读
最新文章